
文章列表( 220篇 )
公账私账纠结在一起的税务风险有多大?
在做税务咨询的时候,最常听到的问题就是公账和私账混淆,企业老板通过个人银行卡收款。这种现象在中小企业当中很普遍。即使企业不说,我们也有一个最简单的测试方法。如果扫了商家的二维码,然后无法通过绑定的信用卡支付的话,那么十有八九就是把款打进了个人账户,而不是消费商家的账户。当出现公账私账不分的情况时,这家企业的税务一定有问题。问题有多大呢?我们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企业所得税。小明开了个饭馆,但是却把钱打到了小明的个人账户上,那么饭馆的营业额就无法完全体现出来,在税法上就是隐瞒了企业的收入。这一块的税务责任可能比很多人想的要大很多,并不是说私账上多记了200万,公账上少记了200万,最后就补这200万的税就结束了。《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第二条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公账上多记200万,小明的饭馆可能就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享受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与税率的优惠都会被取消,会出现应纳税所得额从25%恢复到100%、税率从20%提高到25%的情况。
二、增值税。公账私账混同,同样会导致增值税风险。《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第一条规定,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因此,公账私账混同被查实后,企业需补交增值税。如果企业查实的年销售额超过了500万元,还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企业等于是符合了一般纳税人的标准而没有进行申报,错误享受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待遇。依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作为惩罚手段,企业应当按照查实的销售金额按照对应的增值税税率缴纳增值税,且不得做进项扣除。
三、个人所得税。一旦进入税务稽查,公账私账只要有钱进来,那就一定要有一个承担责任的主体,要么是企业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要么是个人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曾经某地的一个律师打电话给我,说是在税务对企业所得税的稽查中发现公账私账的混同,该律师帮助客户起草了情况说明,告诉稽查局所有私账上的款项都是个人收入。问我这个辩解怎么样?我觉得非常不怎么样。这样辩解的后果有两个:一是稽查局相信了纳税人的说法,那么锅就由个人银行卡的持卡人来背了,这个人可能是企业的股东或者老板个人,也可能是企业的财务人员。既然是个人所得,接下来就可能演变为个人所得税的稽查。企业解套了,又把个人挂上去了,如果是老板或者实际控制人还好,如果是财务等经办人员就太冤枉了。所以,财务人员在提交情况说明时一定要想清楚对自己的影响,客观如实地向稽查局陈述;第二种情况是稽查局不相信纳税人的说法,坚持认定为企业所得税,因为公账私账是一笔糊涂账,稽查局无法分清,就只能分别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进行核定。这种两头核定的方式,总数可能超出企业应当缴纳的税额。所以切莫心存侥幸,以为糊涂账可以少缴税。
四、滞纳金。税务稽查中一旦被查实补税,企业还要缴纳日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大致的概念是是什么呢?就是每隔六年左右,滞纳金就累计为应当补缴的税款本金,而且上不封顶。认定逃税的话,追税也是没有期限限制的,所以一个10余年前的逃税案件,当时逃税的金额如果是100万,滞纳金可能就要补200多万了。
税法责任大致就是以上四点。除了税法责任,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风险要引起重视。公账私账不分,是公司法中法人格否认的重要认定标准之一。如果债权人获悉债务人存在这样的税务违规行为,就可以利用法人格否认,穿透债务企业转而追究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
公账私账混同的风险,你都考虑到了吗?
来源于 |
: |
王永亮 (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