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554篇 )
“营改增”在全国范围推开已经近4年历程,其最后攻坚——去年5月1日全面实施营改增,也一年有余了。
“营改增”到底带来了什么?
在几天前济南市税务学会、济南天健税务师事务有限公司召开的“纪念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一周年座谈会”上,一直跟踪研究“营改增”多年的著名财税专家、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财税金融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潘明星教授说:
全面营改增具有直接效益、外溢效应和长远效应。从直接效应看,具有税制优化、大幅减税、经济增长三重效应。
①税制优化效应
潘明星说,中国的“营改增”获得了国际高度认可,是世界税制改革的典范,表现出了强大的执行力和决策力。
他说,2016年5月1日实施的全面营改增,结束了在销售环节工业商业征收增值税、服务业征收营业税的格局。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一统天下”,中国大地上无论是制造业企业、流通企业,还是服务业企业,在销售环节统一征收增值税。
潘明星联系2008年以及近些年把企业所得税、车船税、土地税等的统一,称可以说在中国无论做什么生意、也无论谁来做,销售环节的税统一了,利润分配环节的税统一了,财产保有环节的税也统一了,中国的税完全统一了,这是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统一税法、公平税负,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的一次重大财税制度创新,在中国税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此次“营改增”是1994年以来最大的财税体制改革。
②大规模减税效应
谈到减税效应,潘明星说“不仅试点行业减了税,没有试点的行业也减了税,这是任何税制改革都不具备的。
据2016年12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媒体吹风会的数据:
2016年5-11月份,四大试点行业减税1105亿元
前期营改增的“3+7”行业减税1102亿元
原增值税行业减税1180亿元
三项共计减税3387亿元。
潘明星做了这样的描述:
我开出发票留下的是销项,你拿过去的是进项;你再开出发票之后留下的又是销项,对方取得的还是进项。在产业链上,通过发票一环扣一环,减税传递一直到很远,形成了产业链上层层抵扣税款的靓丽风景。
所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是所有行业税负,而且只减不增。要坚决打赢“营改增”这场硬仗。
时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2016年“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指出,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并不是指每一个企业。
原因很简单
就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应纳增值税等于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在销售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纳税多少取决于购进的多少,购进多的企业税负下降,购进少的或者没有购进的税负上升。
但从整个行业的较长时期来看,上升的税负和下降的税负是可以相互抵消的,整个行业税负可以稳中有降的。
潘明星直言这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他用数学逻辑来分析:营业税税率分子是税,分母是销售额全额;增值税税率分子还是税,但分母是销项全额减购进的差额。在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分母缩小,比例自然上升,这是简单的数学道理。
所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率提高并不意味着税负必然上升。
潘明星直接给出了答案,是小规模服务企业。他说
原来服务业营业税不分企业规模大小,应纳营业税等于营业额乘以税率5%;
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按简易办法征税,应纳增值税等于销售额乘以征收率3%,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
由营业税的税率5%,降为增值税征收率3%,再加上税基由含税价缩减为不含税价,两因素叠加,算下来,小规模纳税人减税41.6%。
同时还要看到,这次营改增,试点企业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为年销售额500万元(现行工业、商业分别为50万元、80万元)。这意味着,试点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下的,都可收获41.6%的减税红包。这对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而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试点四行业一般纳税人,潘明星逐一分析认为,也都整体减税。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业梳理供应商,在所有付款环节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成为减税的关键,这事实上考验着企业的管理能力。
对于金融业营改增,潘明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银行业即使第一个报税期缴税增加,也不能说明“营改增”对银行业是增税政策。因为,银行业不像工业商业那样经常购进,如果在去年5月1日之前把设备和材料都买全了,以后短期内可能不需要购买,可能出现进项少、税负升现象。
但是,如果把银行业放在一个周期(如5年)考察,就会产生批量购买,消化0.66%的税负没有问题。
生活服务业,以酒店业为例,原来的税率是5%,现在是6%,按照同口径不含税价格也是5.66%,但购买的厨房设备等工业品可抵扣17%,租房房租可扣11%,购买农产品原料可扣13%,减税力度较大。
潘明星说,在去年12月他主持的营改增沙龙上,山东舜和商务酒店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薇说,营改增之前我们的平均税负率在5%,营改增后,税负率降到了2.3%-2.5%,自2016年5月到10月,我们企业共减税433万元。这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营改增媒体吹风会上的数据相吻合。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管理规范,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较充分,减税效果明显,上述山东舜和商务酒店就是例证。
减税,考验着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梳理供应商,在所有付款环节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应抵尽抵。如出差住宿,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有的单位制作了出差卡片,所有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票的信息都标注在上面,出差人员人手一份。再如去加油站加油,到超市购买办公用品,只要用于生产经营,也要索取可抵扣的增值税发票,等等。
所以,潘明星在去年12月的一次营改增沙龙上就说“总理的红包是真诚的,我们要接住”,后来不少媒体把这句话作为了文章标题。潘明星当时的意思是,总理的红包放到了家门口,我们必须出手接,而且接住,而不是等着塞到自己手里。
也就是说,企业要主动作为,加强内控管理,要尽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做到应抵尽抵。税务机关也要主动作为,有针对性的辅导,让企业切实掌握税收政策,收获减税红利。
③经济增加效应
潘明星给出了数字:
2016年全年全国减税5736亿元,2016年5月1日到2017年4月30日全面营改增减税6800亿元。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只增长4.5%,是几十年来增幅最低的。
2017年继续安排减免税费5500亿元(减税3500元、减费2000亿元),这是在财政收支矛盾相当突出的情况下实施的大规模减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国家依然在减税,用减税降费刺激微观主体活力,激活中国经济。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用财政收入的减,换取企业效益的增,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总理的加减乘法透着大智慧,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以说,这次营改增不是一般的税改,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而降成本很大程度上是降低税费成本。
持续减税降费,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GDP增长6.7%,但第三产业GDP增长7.8%,占GDP的比重为51.6%,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8个百分点;
各类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1.6%,而服务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4.7%,其中新纳入试点的四大行业新办企业户数月均增加8万多户。
这些都与营改增发挥推进产业分工和服务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密不可分。
不仅如此,营改增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推动着企业的转型和规范管理。潘明星说,“营改增”倒逼着企业转型,比如个体工商户转为小规模企业,小规模企业也想转为一般纳税人。
原因就在于增值税要求开具的专用发票存在较大差异。如小规模企业只能代开3%税率的发票,这与一般纳税人开具的17%增值税专用发票相比差一大截,人家自然不愿意与小规模企业做生意。这就倒逼个体工商户、小规模企业“升级”发展。企业瞄准“高级别”,对经济发展和规范经营大有裨益。
因此,全面营改增的意义超出财税,具有直接效益、外溢效应和长远效应,是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举措。
来源: 潘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