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550篇 )
迎接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访安徽省地税局局长
当前,江淮大地正涌动着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热潮。地方税收与民营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何积极有效地发挥税收职能,服务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提升?记者采访了安徽省地税局局长汪建国。
汪建国说,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力。2012年,安徽全省民营企业数达到30.4万户,个体工商户152.3万户,全省56%的地区生产总值、61%的税收和77%的就业岗位来自民营经济,安徽省民营经济呈现出实力增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和贡献提升的局面。但与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民营经济还存在数量不够多、规模不够大和活力不够足等问题。安徽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数只及江苏、浙江的1/3。另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也有待进一步优化。安徽发展的最大差距在民营经济,加速崛起的最大潜力和最大希望也在民营经济。
发展民营经济关键在市场主体自身,也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服务环境。税收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对于引导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优势。汪建国认为,当前,特别要落实好各项税收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输血壮骨”。一是着力引导和扶持创业投资。认真落实促进创业、投资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二是着力推动民营企业素质提升。充分发挥税收政策优势,引导民营企业在技术、人才、品牌和管理等方面做强做优。三是着力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税收在调结构、促转型上的导向作用,促进民营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四是着力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对税收优惠有幅度规定标准的要从优执行,对没有明文禁止和未明确的政策要从宽掌握,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税收负担。
汪建国强调,要坚持以满足民营企业正当的涉税需求为导向,持续改进纳税服务。安徽省地税机关正在开展“个性化服务进万家,服务民营经济大发展”活动,将重点从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一是加强政策服务,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能力。积极送政策上门,跟进政策辅导,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二是改进办税服务,切实减轻民营企业办税负担。实施标准化服务,加快推进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推行同城通办、网上申报纳税、电子批量扣税和“先办后审”;实施多元化服务,探索符合民营纳税人实际需要的服务细分策略。三是注重维权服务,有效防止和纠正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建立纳税服务投诉“受理、承办、转办、督办、反馈、分析和持续改进”一整套流程的处理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对投诉事项进行总结、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带有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提出预防和解决的措施。
汪建国认为,民营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就是公平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执法,是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前提和保障。税务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不断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对各类市场主体,不论经济性质,要一视同仁;不论规模大小,要同等对待;不论纳税多少,要同样服务,真正给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对内,加强税收执法监督,保障民营纳税人在办税过程中的各项法定权利。同时,加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税收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加大执法考核和过错追究力度。对外,要规范税收管理秩序。引导和约束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合法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统筹开展税收专项检查、纳税评估,避免重复检查、多头评估,尽量避免干扰民营纳税人的正常生产、经营。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将税收执法置于社会监督之下,确保税收执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汪建国最后表示,税务机关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把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民营经济要倾注更多的感情,拿出更多的举措,付诸更多的行动,积极有效地发挥地税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充分发展、快速发展和优质发展。